新闻资讯 News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 对接创新链与产业链
发布日期:2021-12-16 阅读次数: 来源:管理员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更长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这是实现产业链国际循环转向国内循环的关键。我国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成效明显,但从全国创新大局、世界创新大潮和经济升级大势来看,仍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尚未形成稳定的对接机制,主要难点集中于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解痛点、聚重点、化焦点、破难点、通堵点,“润滑”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


   知识产权创造:解创新链产业链对接痛点


   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但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卡脖子的风险,在双链对接的过程中存在痛点。比如,中高端的数控机床、电子装备、特种设备、检测设备等多是从欧美、日本等进口,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需求迫切。因此,推动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迫在眉睫。一是创新型企业要更加注重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需要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需求,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通过创新链的指向准确和硬核高效,破解产业链重大技术难题,降低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环节的对外依存度。二是培育专利密集型企业,推动数字经济等领域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筑产业专利池等,构建创新联合体。三是推动政产学研知识产权深度合作,以国家实验室、4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通过订单式研发等方式,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发力,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磁约束核聚变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夯实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的科学技术基础,力争取得若干“从0到1”重大原创性成果。


   知识产权运用:破创新链产业链对接难点


   产业链在承接创新链的成果过程中,存在科研项目分散、重复、转化率低等结构性问题,创新地位彰显而产业孵化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2021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高新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正式挂牌,这是国内首单专项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规模已超46亿元,知识产权运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知识产权运用工作的一大特点是金融服务。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急、融资贵”等难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是重要抓手。一是明确不同类型知识产权在产业链的价值驱动因素,通过加强评估研究,完善评估准则,优化目前的知识产权评估方法、指标和模型,为知识产权金融提供价值评估基础。二是建立和完善技术成果质押融资多层次风险保障机制,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质押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引导企业开展同业担保业务。三是拓宽成果转化资金市场化供给渠道。引导银行、天使投资人和创投机构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项目的投入。探索设立科技创新银行、科技创业证券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为科技成果研发项目提供专业金融服务。


   知识产权保护:聚创新链产业链对接重点


   创新链的知识产权重点体现在研发成果上。成果最终以知识产权的形式输出,同样也以知识产权的形式进入产业链。一是探索知识产权跨省交易制度,探索建立高技术企业与成果资质互认制度,加强基础信息以及各类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维权等资源整合利用和开放共享,推动区域内同类产业共同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和专题数据库。二是共同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方面的合作,构建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建立以信用承诺、公示为特点,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三是实施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显著提升违法成本,依托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协同加强线上线下交易的监管,对侵权假冒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形成全链条打击。


   知识产权管理:化创新链产业链对接焦点


   战略性新兴行业中,知识产权能够换来真金白银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至制造业的合同金额为58.2亿元;转化至中小微其他类型企业的合同金额为91.9亿元。从知产到资产,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将为双链对接带来直接效益并规避风险。一是建立知识产权决策管理部门及专业管理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从核心技术人员中培养成兼具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明确核心技术是哪些,从而保证核心技术的保密性。二是确定适应企业发展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企业主管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实施的领导为龙头,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为依托,以技术开发部门、产品实施部门、法律部门为支撑的有机体系。三是构筑知识产权防御体系,对知识产权侵犯行为进行法律救济与防御,保证产业链中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服务:通创新链产业链对接堵点


   双链对接过程中一直难以突破的瓶颈在于科技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部分地区和产业存在“创新孤岛”现象。对于产业链的需求方来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成熟度不够,企业不具有承接新技术的能力。从专利申请到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中间实则有一道鸿沟。选择什么技术转化,做什么类型的项目,如何在技术研发和探索市场需求之间求取平衡,成为行业头部企业的烦恼。二是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能动性,加快科研院所“概念验证中心”建设。通过对大学科研转化过程中的创新思路、发明成果、技术要求和市场潜力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其市场可行性,帮助解决大学科研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间隙。二是成立各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聘用职业化的专利运营管理团队,与专业机构合作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如提供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查新检索、专利数据分析等情报分析服务。三是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和资本运作,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抓住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的契机,利用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便利条件和政策支持,使知识产权与资本相结合,探索以知识产权入股组建技术公司及股权激励等多种形式更有效地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公共事务学院 彭小宝 吴健 陈玉慧)





江苏华企立方市场部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