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迎来开市一周年,已有123家上市企业
“乘着资本的东风,插上专利的翅膀。”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迎来开市“一周岁”。去年的这个时候,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定位的北交所鸣钟开市,我国资本市场迎来新局面。
一年来,北交所以资本为帆逐浪前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审核不断提速,从首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1家上市企业扩容至123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这其中专利缘何成企业上市“敲门砖”?“错位发展”如何保持良好势头?
中小企业在“错位发展”中获益
“多年的努力终于迎来这一刻!”去年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首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士达)副董事长武向文站在鸣锣开市的现场,而当时,企业融资迫在眉睫。他希望通过在北交所上市能带来更多的融资机遇。
“作为一名知识产权律师,我在从业过程中见证过太多的中小企业有融资难的问题,很多的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强,发展前景好,却得不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郭国中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北交所的成立,给中小企业提供了空前的融资便利渠道,给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帮助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如今,北交所开市一周年,武向文有了全新的感受,借助北交所平台,其公司进一步扩大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和透明度,治理水平更加完善。一年来,富士达启动了新的产业基地,扩大了产能,双线作战;同时,公司重点培养研发技术人才,成立了研究院,专门负责新领域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并成立了情报中心,为公司拓展业务提供信息支撑。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9.51%,营业利润同比增加60.92%,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作为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北交所的设立给我们中小企业更多上市机会,弥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短板。”武向文说。
“北交所与科创板等其他资本市场相比,它们之间既有相似性,也各突出重点。”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表示,相似性在于它们都给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各方面的资金资源。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定位不一样,科创板定位于硬核科技的大中型科技企业,而北交所则坚持“错位发展”,偏向早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也就是说,北交所上市制度和门槛相较创业板、科创板略低。
目前,北交所四套并行的上市标准,兼顾着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企业,行业包容性强,适合年净利润在2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上市融资,涵盖医药健康、信息技术、双碳等新兴行业企业。“虽然科创板与北交所均是服务于创新型企业,但北交所的成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激励企业进行差异化的创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北交所各项制度充分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阶段和成长规律,突出错位、包容、灵活和普惠的市场特色。
一年来,北交所市场运行平稳,各项制度安排有效运转,市场生态持续改善,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取得良好开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的123家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77%,超八成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
“专利强度”仅次于科创板
在强调错位竞争和发展的同时,北交所上市企业也在不断筑牢知识产权“护城河”。“中小型企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也是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排头兵,可以说,知识产权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命脉。”郭国中表示,很多中小企业专精于细分领域,而保持在细分领域里面的优势地位要求大量的研发资金的投入,对于他们来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意味着保护创新。
据智慧芽相关负责人介绍,高价值专利已成企业上市“敲门砖”。去年11月15日,在北交所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81家,其中来自于新三板精选层公司69家,每家企业平均专利拥有量87件,有效发明专利14件,科创力和势头强劲。精选层69家企业在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上高于新三板公司整体水平,展现出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截至今年6月23日收盘,北交所99只股合计总市值已超过2000亿元。今年6月24日,随着优机股份上市,北交所上市企业突破100家,这些企业国内外专利申请总量为9200余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为1300余件。
数据显示,开市一周年,北交所中小企业的专利强度仅次于科创板,123家北交所上市企业的专利申请总量为1.2万余件,有效专利总量为72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为1700余件。智慧芽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专利强度(指每亿元营收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上,北交所企业约为2.1件有效发明专利每亿元营收,相较于主板0.5件、创业板1.6件、科创板5.1件,北交所在该指标上仅次于科创板,且明显高于主板与创业板的整体专利强度。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北交所上市企业的专利强度为3.6件有效发明专利每亿元营收,表现突出;从省区市维度看,浙江省在北交所上市企业的专利强度占优,为2.5件有效发明专利每亿元营收;此外,据统计,123家北交所上市企业中约39.8%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该比例仅次于科创板。
富士达上市后,企业对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也大显身手。“公司制度不断优化,管理得到健全,企业的创新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推进了公司技术创新的步伐。公司增加了研发投入,加大了研发人才培养力度,也增加了公司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度,提升了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武向文说,上市一年来,公司积极参与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件,创新跑出加速度。
提升自主创新竞争力
“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武向文表示,富士达要以上市为契机,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用创新力、创造力、品牌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
前不久,北交所发布了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股名单,以反映市场整体运行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选取样本股时,北交所重点考量相关企业的发明专利积累和持续稳定的创新投入情况等因素。“北交所开市一年以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确确实实帮助了非常多的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了资金资源。”王鹏表示,未来还要不断夯实制度基础,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北交所的设立,不仅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更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董登新认为,北交所目前规模还相对较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数量不足或者是市场人气不够。在保证企业质量的前提下,北交所的首要任务是壮大规模,可以率先尝试“T+0”交易制度,同时可以率先取消个股的涨跌幅限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提高市场的人气,增加市场资金,这方面对于北交所的持续扩容、壮大规模是非常重要的。
郭国中表示,北交所的稳健发展将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肥沃的资本土壤,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比例投入到创新研发中,形成更多具有领先性质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充分发挥企业知识产权的经济与金融价值。
“未来,北交所将立足上市公司数量结构的不断丰富,与新三板一体发展,进一步发挥北交所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具有市场特色的跨层次投资。同时,立足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推动跨市场指数发展。”北交所总经理隋强表示。(本报记者 陈景秋)
江苏华企立方市场部编辑发布